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

2014-12-04 09:00: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漫画/喻萍

    11月24日,我省高考报名启动的前夜,一则所谓“河北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引发疯传,直到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通过《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传统媒体澄清真相,一场搅动全省学生、家长、教师等诸多人群神经的网络谣言才偃旗息鼓。

    从“英语退出新高考”到“APEC之后河北将被拆分”,从“H7N9疫情”到“维生素C与虾同吃就是毒药”……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布者”的新媒体时代,发布者、监管者、转发者又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呢?记者通过调查近期一些揭穿“经典谣言”的成功案例,试图勾勒出网络谣言由生到灭的路线图。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思达

    “撤销河北省,将河北省一分为三,即环北京区域、环渤海区域、环石家庄区域……”

    这段看起来关系着河北7000多万百姓“命运”、细思却甚是荒唐的文字,来源于最近在网络流传甚广的一个谣言帖子。

    近日,一篇标题为《APEC后的大动作——拆分河北成定局!》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内疯传,“高大上”的战略规划,头头是道的背景分析,天花乱坠的数据和概念,“堪称专业”的语言表达,让很多人对其深信“不疑”。直到11月16日,本报官方微信评论员“夜航君”在微信平台首次亮相,发表评论文章——《你们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把河北拆分了,真的好么》彻底揭下了谣言的画皮,一场网络谣言的闹剧才落幕。

    谣言的诞生:很多时候哗众取宠背后是对潜在商业利益的追逐

    “很多时候,驱使公共账号造谣、传谣的直接动力,是商业利益。”“夜航君”首秀执笔者、本报记者郝彦鹏一针见血:“在网络时代,一些带有商业性质的微信公共账号,不惜大量制造或转发这种博人眼球的谣言,以获取点击量和关注度,从而达到其商业目的。”

    以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眼光分析“拆分河北”这则网络谣言,确实不难看到它漏洞百出之处。

    正如“夜航君”在文中所言:“首先是新闻来源,‘夜航君’查到的最早信息源来自于河北某市某外省商会的微信公众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会竟有如此通天的信息渠道?百度一下,真相貌似就出来了!请注意日期:2011年8月18日。除了标题,文章如出一辙。你把三年前的老文章标题换成APEC后的大动作,摇身一变杜撰出所谓‘新闻’,这合适么?”

    事实上,在新媒体上,出于商业目的而制造爆炸性新闻的行为屡见不鲜。也是在2011年,就曾有过一波关于南京将要直辖的高热度传闻——“安徽滁州、马鞍山和扬州的仪征、镇江的句容划入南京,升格为南京直辖市”。至今,该传言还散见于一些论坛、空间。

    广州、苏州、深圳、武汉、大连、西安、沈阳、青岛、郑州、徐州、洛阳……记者调查发现,仅仅是“被直辖”这一个话题,短短几年间,新媒体上就已经流传出十余个不同城市的版本。

    “炮制这种无稽之谈的目的,就是吸引眼球,以此获得广告、投资等现实的商业利益。”业内人士表示。

    仔细研究这类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记者发现,其往往是从PC端各种论坛开始,再到微博微信客户端。那篇声称要“把河北一分为三”的谣言正是如此。而开篇所讲的“新闻由头”竟然是2011年的旧闻:“目前,国务院已批准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将巢湖市一分为三……”

    “随手在搜索引擎上一搜就会发现,这类帖子100篇里,99篇是旧文。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只要对新闻和新媒体传播保持一定关注,都不难发现这种帖子重复发布的踪迹,那为什么还会有众多微信公共账号跟着转发、炒作这种谣言呢?无非是想以此分一杯羹而已。”

    在此次调查“拆分河北”这一网络谣言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本报新媒体工作室发现,许多民间微信公众大号对其进行了“狂欢式”的集体发布。“有意思的是,这回他们知识产权的意识特别强,没一个说自己是原创的。”

    “先是赞美此文逻辑清晰,语句流畅,措辞规范,论证有力,俨然就是一篇‘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然后来一句‘在此小编我实在是不敢妄加论断’的‘免责声明’。‘夜航君’就奇了怪了,不确定真假你就敢发送给你的用户看啊?”正因如此,嬉笑怒骂的同时,代表权威媒体首度发声的“夜航君”不得不在文中正告那些不负责任的公共账号:“‘微信十条’规定的很明白,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公众账号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这个别说你也不知道!”

    “微信十条”即今年8月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十条规定。

    “‘微信十条’规定了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需取得资质,要求公众号审核备案,并对时政新闻发布设限,同时明确了违规如何处罚。”河北省网络信息办负责人表示,将依法督促网站负起管理责任,及时删除、堵截谣言信息,控制谣言传播范围,并充分发挥河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河北网络辟谣平台等作用,鼓励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络谣言。

    谣言的证伪:用不可辩驳的事实揭开“想当然”的假面

    “网络谣言的来源很复杂,除对潜在利益的追逐,也有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打压,还有人只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只不过是想要哗众取宠,恶搞一下试试网络的效果。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的今天,大范围的传播强化了谣言的欺骗性,又进一步加剧了接收者的迅速扩散,最终形成‘锁链式传播’模式,加大了监管难度。”河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方国表示。

    但即使如此,对网络谣言的快速证伪也并非不可能。

    今年夏天,关于一个“传说中的河北人”的另一则网络谣言,也曾经在全国新媒体、特别是医疗界人士微信圈中轰动一时:

    6月26日晚,一篇名为《北京一医生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被南京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并判决赔偿1.4万余元》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等网络上广泛流传。而帖子的悲情女主角——李芊,据说正是“河北保定人”。

    虽然后来被证实纯属子虚乌有,帖子中这位乐于助人的“河北老乡”却具有完全足以令家乡人民为之骄傲的专业背景:“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妇产科执业医师,执业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围绕着这位后来被证实并不存在的“河北老乡”,帖子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好心没好报”的故事:某年某月某日,李芊在列车上偶遇一孕妇急产,便出手相助。不料,胎儿产下后,却被诊断为羊水吸入性肺炎。孕妇家属把李芊告到了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法院审理认定李芊非法行医,被判赔偿1万多元。

    “短短两天内,该帖在网上、特别是在医疗界中被大量转发,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法院的判决产生强烈不满,当时医生的朋友圈‘转疯了’,我们的很多医生朋友也是‘疯了一般’的心情——但这其实是一条非常容易辨别的假新闻。”虽然已经过去近4个月,回忆起“李芊事件”,中国最大的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专业网站“丁香园”副主编夏志敏仍记忆犹新。

    “在你疯了之前的5分钟,你只要想想:这个倒霉的李芊,我要找到她,安慰安慰她,帮助她……”很快,“丁香园”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号也推出了专门的辟谣文章,用一种不无调侃但安抚人心的行文方式,介绍了自己对谣言快速证伪的方法:“上卫计委的执业医师资格查询网站,在北京找不到任何一个叫李芊的医生。到北医三院官方网站,找不到任何一个叫李芊的医生。上各种收录医生名录的网站,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找不到一个叫李芊的医生。在万方医学文献数据库,找不到李芊医生发表的任何一篇相关文献(你帮我找出任何一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医师连挂名文章都没有的看看?)……”

    不可辩驳的事实,一下子抓住了这个纯属虚构的“河北老乡”李芊的马脚。

    “任何谣言被疯传,背后一定有其原因。”夏志敏为记者逐一分析了“李芊谣言”背后的要素:“事实上,医生在火车上、飞机上行医是否属于非法行医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而李芊所谓北大医学博士、北医三院的背景则被用以强调其遭遇的不公。至于在谣言里背了黑锅的南京,很明显地指向了当时引发广泛关注的南京打医事件,还与曾备受争议的‘彭宇案’遥相呼应。”

    后经公安机关查明,谣言的始作俑者河南网民尚某,正是一名医务人员。他竟是因为觉得有关法律中的相关条文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不够充分,为发泄不满,吸引眼球,才于6月26日晚10时许凭空捏造该虚假帖子并在朋友圈发布的。

    “谣言很有可能与现实相接近,但这仍然无法改变其本质。”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在《谣言:最古老的传媒》这样写道。

    更多3C资讯请关注数字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张向琳】 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digi.hebnews.cn/2014-12/04/content_4363658.htm

与"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相关的新闻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