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

2014-12-04 09:00: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谣言的终结:及时详细的权威发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11月25日,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相关工作人员紧急辟谣:网传“河北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系虚假消息。

    此前一天晚间,一则消息突然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内并迅速被网友们疯狂转发:河北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等等。消息来源被标注为“河北省出版总社”。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入学考试,高考的丝毫变动都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庭的心,一时间人心惶惶。

    记者事后调查发现,这条搅动河北人心的消息此前已在网上流传,名为“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真可谓“忽悠完北京接着忽悠河北”,而所谓“河北省出版总社”根本就不曾存在。

    “一条漏洞百出、毫无根据的消息,可以在一夜之间如此广泛传播,这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谣言已经从以往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发展成为了大众传播。”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天的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甚至是门户网站,也包括BBS、博客、微博、微信这类UGC(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式媒介。人际传播中的谣言影响范围非常有限。但一旦进入到媒体时,经由大众传播,立刻就会爆发出来。”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创造过一个著名的谣言传播公式:流言速率=事件重要性×状况模糊性×技术先进性÷权威公信力÷公民判断力。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当真相还在穿鞋时,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而他所处的背景,还只是谣言第一次搭上报刊快车的时代。

    面对虚假高考改革方案谣言,我省教育考试部门的权威发声及时终止了谣言的扩散。在“李芊事件”中,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调查后公开发表声明辟谣,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也成为整个事件廓清真相的关键性转折点。

    “及时详细的权威发布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方国表示,当网络谣言出现后,“谣言涉及的地方和部门尽快澄清,公布事实真相,这是平息谣言传播、消除不良影响最好的办法。”

    然而,新媒体突破传统地域、部门界限的传播特性,有时确实为权威信息及时发布制造了困难。有业内人士笑谈:“好比‘被直辖’这种常见的谣言,涉及到如此高规格的行政区域调整,难道请国务院出来辟谣吗?全国十几个城市轮番‘被直辖’,‘年年岁岁被直辖,岁岁年年忙辟谣’,一则忙不过来,再则高射炮打蚊子,也显得不够严肃啊。”

    事实上,当“拆分河北”在新媒体甚嚣尘上数日之后,本报官方微信评论员“夜航君”的评论文章,正是权威主流媒体对该谣言事件的首次辟谣,不失为传统主流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次成功尝试。

    谣言的真正终止:“手抖”之前你只需要多想一秒

    “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曾几何时,这句幼稚到可笑的话,却在网上、手机上广泛流传并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这个更像“段子”的经典网络谣言,最早出自2011年的一篇著名网帖《秋裤阴谋论》。这篇确实颇具“阴谋论”色彩的网帖不仅煞有介事地为“秋裤”杜撰出一个“秋明毛裤”的“全称”,进行了一番完全“演义”性质的考证,还特意在文末“大声疾呼”:“为了阻止秋裤对于中华民族体质毁灭性的损害,我们必须紧急对我们的腿部抗寒性进行与秋裤保暖效果相反的受寒锻炼。让我们甩掉秋裤,告别愚昧,融入主流文明!”

    虽然该谣言已被专业媒体多次辟谣,但这个关于秋裤的“传说”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每年秋冬季节,都会“如约而至”,流传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最终不仅使“秋裤”这个内衣品类登上了诸多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流行发布趋势的T台,还使“秋裤”这个词的英文俚语,从西方文化自我调侃式的“long Johns”变成了带有明显汉语音译色彩的“chill cool”——网络谣言的影响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相比时政类、疫情类、恐怖袭击类等别有用心的谣言,秋裤这种生活类谣言对社会造成的负面作用不那么明显。这类生活谣言不但能满足他人猎奇的心理,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利他性,因此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在相对私密封闭的微信朋友圈,这种利他型谣言则更容易为人相信,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来源于人们信任的熟人。”河北省网信办负责人表示。

    研究表明,谣言很多时候不是从陌生人那儿得来的,恰恰相反,是从我们熟悉的人那里来的。社会生活建立在信任和委托他人核实的基础上,原则上,我们是不会怀疑自己的亲戚在杜撰、臆造的,这也正是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从一出现就易变成谣言集散地的原因。

    “在谣言的传播链里,可以说绝大多数普通转发者是出于好心——为了亲友的健康和权益。”著名泛科技兴趣社区、果壳网主编徐来告诉记者。“吊诡的是,正是因为大家‘出于好心’,这些谣传才得以在人群中经久不息地流传。许多人正因为觉得自己是利他的,所以在传播谣言时不仅没有负罪感或心理负担,相反他们还觉得是在做好事,最终反倒导致了谣言的猖獗。”

    “当网民和手机用户获知网络谣言后,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除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也会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将消息转告亲朋好友。如果一则谣言在新媒体上成为热门的讨论话题,又可能成为大众媒体的报道对象,此时,网络谣言便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世界,成为新闻议题,许多不使用网络的人也可能得知消息,影响的层面更为扩大。谣言就这样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表示。

    “拆分河北”的网络谣言就是谣言在特定人群中迅速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发生在记者身边的真实故事,更能反映经过专业化伪装的谣言的杀伤力:当一位媒体人试图告诉其母“拆分”只是一个谣言,根本没有任何依据时,其母却仍将信将疑地问:怎么会是假的呢?你看人家帖子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虽然‘拆分河北’谣言的制造者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但由于该谣言经过了看似专业的包装,又契合了许多河北人的心理期待,因此为许多普通人深信不疑并大量转发。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公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河北省网信办负责人分析。

    一个本来经不起推敲的假新闻,只是因为参与者“手轻轻地一抖”,就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因此,有必要让公众破除那种幻觉:传播未经证实消息常常并非利他,相反,其最终结果是‘害人’。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由于每个人知识的局限性,确实很少有人能分辨一则消息是否属实,但每个人至少可以做到一点:尽到自己委托核实的责任,在这个消息被正式证明属实之前,不要急于把它传播出去。”徐来建议。

    更多3C资讯请关注数字生活频道

【责任编辑:张向琳】 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digi.hebnews.cn/2014-12/04/content_4363658_2.htm

与"记者勾勒网络谣言由生到灭路线图 多数为追逐商业利益"相关的新闻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