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

农村网店扶贫之路 单干挺受伤联手吃了香

来源:人民日报  2015-10-29 09:33:56  责任编辑:张向琳

    电商参与扶贫,帮助农民打开了销路,但品牌弱、质量良莠不齐,脱贫持续性不足。

    把住质量关,要靠标准和管理,由此建立品牌,形成市场美誉度。近期,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四川汉源尝试建立统一的电商扶贫品牌,用严格的标准和流程,管理农户的生产行为。质量达标,再形成一定规模,与电商平台对接后就有了更广的销路,收入来源更稳定,扶贫效果更佳。

    近年,各大电商企业从自身市场定位出发纷纷布局农村市场,随之产生的“电商扶贫”效应日趋凸显。然而,随着农村网店遍地开花、各类农产品“触网”销售,农村电商的零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网店所售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也影响脱贫效果。

    近期,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多地开展合作,引导电商扶贫走上高质量“品牌道路”,四川雅安市汉源县永兴村便是其中一个试点。近日,记者在汉源县进行了调查。

    “触网”卖樱桃3天销售40万,为农民人均增收600元

    “在以前,这些大樱桃和苹果,收成再好、味道再甜也没用,拉到集市上换不了几个钱。”汉源县富庄镇永兴村是个风景秀美的偏僻小村,村民巨汝康望着家中几亩果树说,集市上的水果价格常被“二道贩子”们压得很低,农民很难单靠种水果脱贫。

    如今,永兴村的果农们已不用再费力赶集市,这里的水果大多已实现了网上销售。

    这得追溯到今年4月——当时,汉源大樱桃喜迎丰收,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雅安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支持下,联合几家电商发起“中国好樱桃”众筹活动,活动在电商平台一上线,在最初7分钟内的销售金额便突破1万元。

    “就看到网上的付款金额不停地往上涨,我都看傻眼了。”巨汝康作为农民代表参加了众筹活动的上线仪式,从未接触过互联网的他,被电商平台的销售速度当场“震”住了。最终,核心推广3天的众筹活动总共卖掉1.6万斤大樱桃,销售总额近40万元。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仅此一次电商销售便为果农们带来人均增收近600元。

    “这种电商模式让山里山外的需求直接沟通,找到了去除中间环节之后的终端用户。”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王军表示,农产品“触网”销售能一定程度避开农村交通设施相对落后的现实困难:电商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化整为零,大大缓解交通落后的压力。“上万件农产品一次运出,与分解成无数个速递包裹出山相比,道路的瓶颈制约会明显降低。”王军说。

    电商参与让扶贫有了“网络速度”,传统果农大开眼界。在实现扶贫公益效果的同时,电商也达到了农村网络布局的目的。“我们免费提供众筹平台,实现了平台下乡的效果。”参与本次推广活动的某家电商负责人表示,借公益扶贫的机会拓展农村电商领域,能达到农民、电商和物流等方面的多赢,尤其是电商发展过程中低门槛和低风险的特点非常适合贫困地区。

    网售农产品使用统一品牌,合作社对产品严格进行质量管理

    “触网”的经历让永兴村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调研后发现,网售并不是果农脱贫的根本手段。

    农产品要在电商平台上找销路,必须严把质量关。以村庄合作为核心的电商精准扶贫之道,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购买力,但城里人很难买到让人放心的安全食品,所以,对高品质农产品还有巨大需求和市场。但现在仍有三个大的瓶颈制约着: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的规模,个体经营的质量控制难题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任缺失。

    “通过10年的乡村建设探索,我们得出的认识是:村庄要发展,村民的合作是基础,融入市场是方向,产品品质是关键。我们电商扶贫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善品公社’,每个合作社按照善品公社的品控体系,通过技术、管理两个维度的系统性措施,让农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任何单个的农户都不能违反生产的流程,农药超标、假冒伪劣等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与电商平台对接,就可更好地解决销售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有品质的农产品,网上价格就有保障,农户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过去村民们都不懂啥叫农产品质量管理,如今农产品上网卖,大家逐渐就有了品牌意识。”永兴村村长黄成明表示,自从“触网”,社员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果林的管理上,除草、修枝、护理……努力提高水果品质。

    目前,永兴村的樱富水果种植专合社已被纳入中国扶贫基金会电商扶贫扶持体系,在产品品控生产、合作社治理、市场渠道链接等多个环节接受基金会系统性帮助。基金会已协调投入60万元为村里修建气调库解决水果仓储保鲜问题,并先期投入25万元购置电商运营设备、生产资料及提升冷链物流水平。黄成明告诉记者,合作社已派社员在基金会接受培训和系统学习品质管理体系建设,希望早日将山外的“品牌概念”植入到村里。

    合作社、基金会和电商各司其职,形成共享价值链

    截至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已在“互联网+扶贫”模式下,在四川、陕西两省促成建立15家专业合作社,在品质管理、合作社治理、市场链接以及社区服务这四个关键环节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仅此一项,基金会今年累计投入资金将达300万元。

    刘文奎认为,基金会作为公益组织,资金投入低于政府机构,而且规模较小,但具有灵活性强、决策流程短的特点。“公益组织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一些有效的新方法,探索新的扶贫形式。”刘文奎说。

    “善品公社是一个运行体系。运营中,我们会对农户、合作社、渠道、推广方等相关方分别进行品牌授权。”王军表示,在电商扶贫中,基金会和电商只需做好帮助提供质量标准和平台的“第三方”,让农民专注于农业生产,而由“第三方”负责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做到“各司其职”,扶贫就有了效率。

    “我们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理念认同、思路认同,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品牌公信力的合作伙伴,整合农资供应、物流仓储、销售渠道和运营推广等资源,借助彼此的资源优势共同来推动这件事。”善品公社运营总监王光远认为,扶贫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要帮农民去做,而是要帮他们腾出时间和资源做他们擅长的事情——农业生产。

    “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扶贫也不例外。”刘文奎认为,当下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将贫困地区带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我们的电商扶贫是一个共享价值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品质内生化、生产合作化、渠道多样化和品牌价值化’,农户通过合作社这一有效的组织载体,按照善品公社的品控体系和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基金会依靠成熟商业体系,整合运营、物流、推广等资源,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价值体系,这样的模式其持续性和复制性会更高,扶贫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刘文奎说。

    更多3C资讯请关注数字生活频道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