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数码>>头条新闻

“上海制造”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

2018-05-08 15:58:21 来源:解放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上海制造”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正加快制定集成电路、民航产业发展等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联动发展

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靠买也买不来,上海要着力突破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瓶颈,解决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隐患。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透露,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制定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等行动计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联动发展。

发布会上,陈鸣波介绍了日前出台的《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情况。他说,概括而言,“上海制造”就是掌握产业链价值链核心环节的高端制造,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品质制造,融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因子的智能制造,体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绿色制造。

培育上海制造新主体

《行动计划》主要提出了“四名六创”10个专项行动,其中名品打造、名企培育、名家汇聚、名园塑造这四个行动,是最核心的“标识性动作”。而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以及绿色创先,要集中围绕“四名”来开展工作。

陈鸣波说,要以名品为抓手,擦亮上海制造新名片。着力打造500项“上海制造”精品。一方面,放大品牌效应,让上海制造在国内外叫得响。另一方面,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推出一批制造领域的上海品质认证产品和领跑标准。

同时,要以名企为引领,培育上海制造新主体。集中优势资源,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着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为核心的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一是做强世界一流企业,使上海制造辐射面更广。构建根植本地、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生产和服务网络,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应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3家左右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二是做大“独角兽”,做优“隐形冠军”。聚焦智能硬件、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力争培育8到10家制造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开展“隐形冠军”同行业对标,打造“百年老店”,形成200家国内外细分市场前三的“隐形冠军”企业。

要加快建设以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区域性承载体。要通过名园塑造行动,推动临港、漕河泾、张江、化工区、国际汽车城打造世界级品牌园区。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促“制造”向“智造”转变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实现从“上海制造”到“上海智造”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内涵。

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在发布会上说,目前上海“制造”向“智造”转变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核心基础软件、工具软件以及集成化系统平台方面基本依赖国外产品。在制造领域方面,缺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系统集成商,缺乏面向企业智能制造战略规划的咨询服务专业化权威机构。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行业资源的整合,以及明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傅国庆说,市科委通过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持续布局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包括专门制定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智能制造”专题指南,通过项目的布局进一步服务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二是通过行业示范培育具备竞争力的系统集成商。比如在航空、航天、港口机械、船舶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行业示范运用,培育系统集成商。三是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形成基础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和进一步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特别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全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过程中,质量标准也非常重要。在市质监局总工程师陆敏看来,上海标准是支撑上海制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上海制造背后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还有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这些都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目前,上海正加快引进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落户上海。在计量方面,上海结合高端制造业发展,争取大飞机、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级计量技术中心落户上海。在认证领域,上海通过检验检测认证示范区建设,集聚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助推着上海制造、上海产品走向国际。

引导区域差异化产业定位

陈鸣波介绍,上海把《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分解成95项具体任务,加快构建上海制造战略新优势。

其中,特别要注重统筹重点产业布局,要以上海制造引领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转型高端发展之路。要超前布局未来前沿产业,聚焦信息网络、空天海洋等领域,实施一批基础前沿工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聚焦汽车、化工等领域,加快智能化技改提升。

在产业布局上,上海提出要引导区域差异化产业定位。据介绍,之前的七、八年,全市对产业载体、园区建设非常重视,但产业的清晰定位做得不够。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产业变革速度加快,当制定产业定位时,产业内涵和外延拓展都在快速变化;另一方面,产业融合不断增强,很多新业态、新产业在“互联网+”“AI+”中融合发展。对存在产业同质竞争的区域,一定要下决心加大统筹力度。

另据透露,上海正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扩大开放、制度供给、土地资源、产融结合、品牌宣传等八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务实推进。近期,将加快推出振兴历史经典品牌、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培育等系列配套政策。

陈鸣波表示,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最紧要的是抓牢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业集群、过硬质量品质这三个环节,叫响“四名六创”。要以“四名”为引领,带动上海制造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以“六创”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最终要实现“四个更加”,让上海制造的技术更加先进、生产更加智能、产品更加高端、品牌更加响亮。(记者刘锟)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